在苏北县域经济的版图上,泗阳职业教育正以一池春水激活产业发展动能。数据显示,泗阳职校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0%,每年为智能家居、纺织服装等支柱产业输送3000余名技能人才,职教与产业的双向奔赴已成为这座运河之城高质量发展的鲜明注脚。
走进泗阳经济开发区,盛虹新材料的生产线上,身着工装的年轻技工正调试智能设备;泰硕电子的无尘车间里,职校实习生跟着企业导师学习精密焊接。这些场景背后,是泗阳职业教育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的精准布局——纺织工程专业对接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机电一体化专业服务智能家居产业集群,食品加工专业瞄准绿色食品产业园区。
这种量身定制的育人模式,让职教资源与产业需求实现无缝焊接。泗阳中专与金牌橱柜共建智能家居实训基地,成子湖中专联合枫华丽致酒店打造现代服务人才孵化器,霞飞中专携手东渡纺织设立厂中校。企业技术骨干走进课堂讲授实操经验,职校教师深入车间参与技术攻关,这种旋转门机制让人才培养始终与产业升级同频共振。
在泗阳职业教育的成绩单上,两组数据格外亮眼:本科达线率全市十连冠,本地就业率常年保持90%高位。这一升一留的密码,藏在入学即入企的培养模式中。康馨食品的生产主管是泗阳中专食品工程系毕业生,带领团队研发的即食桃胶产品年销售额破亿元;宝浦莱光电的技术骨干多数来自校企订单班,企业80%的技改项目由这些子弟兵担纲。
职教毕业生不仅成为企业的人才蓄水池,更化身产业升级的创新因子。群鑫电子生产线上,职校实习生提出的工艺流程改进方案,使贴片效率提升15%;成达制盖的数字化改造中,机电专业师生团队参与研发的智能检测系统,将产品不良率从万分之五降至万分之一。这些微创新的累积,正重塑着泗阳制造的质量基因。
泗阳职教改革的深层突破,体现在三个维度的生态重构:师资建设上,166名双师型教师、144位副高以上职称专家组成跨界教学团队,企业导师驻校授课成常态;培养模式上,现代学徒制新型企业学徒制覆盖60%专业,学生毕业时人均掌握2-3项岗位核心技能;服务能级上,年开展社会培训超5000人次,职业院校成为中小企业技术服务的外脑。门徒代理注册
这种生态进化催生出令人欣喜的化学反应。2022年全县职教系统申报各类课题82项,13项市级以上课题聚焦产业痛点;在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泗阳学子斩获的工业机器人、数控加工奖项,直接转化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方案。如今,泗阳三大职校正从人才工厂向创新工场蜕变,为智改数转提供着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泗阳职业教育的故事愈发精彩。当越来越多的泗阳匠才在生产线绽放光彩,当产教融合的生态雨林滋养出创新硕果,这座运河古城正在书写职教强则产业兴的生动实践。这或许就是新时代县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最佳注脚——把职业教育的文章做在车间里,把产业发展的根基扎在人才沃土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