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工学院与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沈工—华中数控“一带一路”订单班,联合培养行业急需的“专业+俄语”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图为订单班同学在实训基地操作数控机器。新华社记者 杨 青摄
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与襄阳金美科林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联合攻克智能农业装备难题,研发出自动喷洒农药机、自动旋耕机、自动起垄机等智能农机。图为湖北省襄阳市,湖北文理学院学生在设施大棚基地里调试新一代自动喷洒农药机。谢 勇摄(人民视觉)
山东莱芜职业技术学院与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等单位合作,开展考古服务项目和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新时代考古勘探发掘高素质人才,服务山东区域文化发展。图为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文物与艺术系的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文物古籍修复。史家民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河北省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聚焦产教融合,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及本地产业需求,不断加大与企业合作,成立相关订单班,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图为秦皇岛市中等专业学校教师指导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职业礼仪训练。曹建雄摄(人民视觉)
浙江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多语种跨境直播中心,直播创业导师在学院与行业协会共创的仿真花直播空间内,指导大学生进行多语种跨境直播。门徒代理注册吕 斌摄(人民视觉)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持续优化办学结构,通过“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订单培养”模式,定向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图为学院新能源汽车故障诊断维护实训区,老师指导学生进行实操学习。丁根厚摄(人民视觉)
针对山区生产实际,四川省乐山市峨边彝族自治县职业高级中学校将无人机技术引入课堂,教授学生定位、巡航和吊运技能,为当地农副产品“出山”培养物流人才。图为来自企业的无人机实操教师,在学校操场上指导学生操作无人机。王 磊摄
近年来,各地职业教育热潮涌动。校企联动、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不仅为学生就业打开大门,也为产业革新筑牢根基。职业教育与行业升级、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深度融合,学校和企业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良性互动,让产业所需、学生所学同频共振。